老年癡呆不僅僅是“老糊涂了”
來源:信息員 點擊量:3596 時間:2016-08-15
老年性癡呆的發(fā)病率必然隨著老齡化的到來逐漸升高。家人、親屬都應當更多留意身邊老人的身心健康,早發(fā)現,早預防。老年性癡呆并不僅僅是簡單的“老糊涂了”,需要對癥治療,進行藥物干預。
60歲 是不是有人開始“老糊涂了”
在民間,年紀大了,記不起事兒,丟三落四的老人們經常被稱作“老糊涂了”,尤其常見不耐煩的子女們呵斥“家長”。專家提醒: 60歲左右是預防老年性癡呆的關鍵期,尤其是從領導崗位、工作崗位退休后,社會角色改變,心理落差較大,社交活動驟然減少,對人的心理、生理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。
老年癡呆絕不僅僅是“老糊涂了”!
老年性癡呆發(fā)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,國外報告的癡呆患病率,在65歲以上人群中為4%—6%,80歲以上可達20%,其中半數以上為老年性癡呆;國內調查則顯示,65歲以上人群中的癡呆患病率,北方為6.9%,老年性癡呆為4.2%,南方為3.9%,老年性癡呆為2.8%;年齡每增5歲,患病率幾乎增加1倍。
老年性癡呆是一種原發(fā)性退行性腦病,其最主要的表現即在沒有意識障礙的狀態(tài)下,記憶、思維、分析判斷、視空間辨認、情緒等方面的障礙。其特征性病理變化為大腦皮層萎縮,并伴有β-淀粉樣蛋白沉積,神經原纖維纏結 ,大量記憶性神經元數目減少,以及老年斑的形成。
專家表示,即使是2.8%,也一定要早發(fā)現,早預防,不能放任自流。早期發(fā)現,早期治療,病情加重的速度會大大降低,;老人的生活質量明顯改善,家屬所付出的精力和金錢也會大大減少。
子女如何發(fā)現老人的早期老年性癡呆?從“心”做起
專家指出:早期老年癡呆癥其實有著非常明顯的表現,記憶力下降、愛忘事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一種表現。如果子女平時多用心,多觀察,早期發(fā)現并不難。
以某院一位醫(yī)生的親身經歷為例,明明下午就打電話回家告訴母親,“晚上我不回來吃飯了”,母親滿口答應,但天剛一黑,電話又打了過來“晚上回來吃飯嗎?”,一番耐心的解釋后,待到晚餐時分,電話又打了過來……
專家表示:其實這種情況,已經可以考慮帶父母到醫(yī)院做個老年癡呆癥量表的檢測,以判定是否出現老年癡呆的早期癥狀,以便及早進行干預治療。目前神經內科所收治的大部分老年性癡呆患者,基本上都是中晚期,家屬才送過來進行治療,干預難度很大,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。
如何早期發(fā)現?專家表示,沒有別的辦法,子女必須“用心”。多觀察,發(fā)現父母有明顯的記憶力減退、性格突變等情況,多聊天,了解父母的心情和想法,思維是否順暢等等,而實際上,大多數的子女都以工作繁忙為由,“用心”程度不夠。
同時,專家提醒,老年性癡呆具有一定的遺傳性,父母或兄弟中有老年性癡呆癥患者,患老年性癡呆癥的可能性要比無家族史者高出4倍。同時,親屬中癡呆人數越多,其他親屬發(fā)生癡呆的危險性越大。例如一級親屬中如有1名發(fā)生了癡呆,其他親屬患癡呆的危險性為3.5%,如果有2名癡呆,則危險性上升至7.5%。因此,同一家族中,如有親屬出現老年性癡呆,其子女或直系親屬患老年性癡呆的可能性較大,需要特別注意。
誰來確診老年性癡呆?
其實要想早期確診老年人是否患有老年癡呆,最好盡早帶病人到醫(yī)院檢查,利用量表篩查是最簡單的方法,醫(yī)院一般都有一套智能量表,類似于網絡常見的測試題,可以對老人的記憶力、思考能力等進行量化打分,從而提供診斷依據。
同時要做神經系統(tǒng)體檢;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:計算機斷層掃描(CT)、磁共振(MRI)等檢查可觀察大腦的形態(tài)學變化;腦電圖可檢測大腦的電生理活動;通過血液常規(guī)、生化檢查(肝腎功能)、維他命B12濃度、甲狀腺功能、梅毒血清等檢查,可以了解發(fā)病原因。
老年性癡呆的家庭護理
中國超過90%的老人仍然由家庭照料。照顧老年癡呆癥患者,不僅費時費力。在生活節(jié)奏越來越快的今天,照顧行動遲緩,木訥沉默的老年癡呆患者,更需要子女們極大的精力和耐性。在日常的護理中,有哪些需要注意?
專家給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:
第一, 拆除家中諸如廁所、廚房等處并不是非常重要的鎖和鑰匙,防止老人把自己反鎖困住,發(fā)生危險。
第二, 把每個房間內有可能傷害患者的東西找出來并收好;病人可能會隨手抓起東西就吃,象藥物、變質的食物、可放進嘴里的任何東西都要小心處理、保管好,以防誤食。
第三, 絕對不要讓患有老年性癡呆的老人單獨外出。北京每年有近3000起老人走失案件,大部分都與老年癡呆患者有關,可以制作一個小卡片,寫上家庭住址,聯(lián)系人電話等,防止老人意外走失。
第四, 患有老年性癡呆的老人,大多不認為自己有病拒絕吃藥,或者記憶力太差忘記吃藥。這時就需要子女嚴加監(jiān)督,靈活多變,按療程服藥。
第五, 不斷的給予老人各種“刺激”,如聊天、逛街、郊游、回憶往事,培養(yǎng)多種業(yè)余愛好等等,可活躍腦細胞,保持大腦興奮性,延緩神經衰退。
第六, 打麻將是很好的老年人鍛煉大腦的方法,但時間萬萬不可太長,以1到3個小時為宜,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尤其要謹慎。醫(yī)院每年都能收治不少因打麻將太過激動“爆血管”的老人。
保健品只是保健品 切莫當藥用
針對老人的神經衰退,市場上有不少的“保健品”,宣稱能夠“補充神經營養(yǎng)”“延緩衰老”“預防老年癡呆”等功效,這些能吃嗎?
專家表示:目前市場上的保健品多為神經營養(yǎng)類,有一定的保健作用,但是保健品就是保健品,不能取代藥品,作用僅限于平時為老人補充營養(yǎng)和對預防老年性癡呆起一定的作用。目前,已有多種針對老年性癡呆的藥物相繼研發(fā)出來,如阿瑞斯。
最后,專家提醒,照顧老年癡呆癥患者是一項繁重的工作,考驗著子女的耐心和家庭的和諧,只有真正做到了早發(fā)現,早治療,早預防,方能最大限度減少“老糊涂”的風險,真正提高生活質量。

